条降成本优环境惠企*策贯彻落实到位,释放红利达.8万元;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辆,执法执勤用车83辆;法治万年“四个一”、村(居)纪检监察干事、民情微群连民心、干部驻村“1+2”、“三单一网”、行*审批、财*惠农信贷通、城市综合执法等十几项改革成果在省、市交流或推介;近2年内,央视新闻联播三次刊播、省委主要领导三次批示、省市部门三次下文推广万年的改革创新做法……
近年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改革部署,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治任务,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坚持不抢跑、不折腾、不回避、不停顿的原则,做好加、减、乘、除法,扎实推动各项改革工作。
行*审批瘦身激发市场活力
加快*府职能转变,全面取消非行*许可项目和非行*许可审批事项,严格按照“减项、减时、减费”要求,对原有项行*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至今,全县保留县级行*审批项目67项,精简项。万年县被列入全省“三单一网”工作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公布了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项便民服务事项已经录入江西*务服务网。强力推进工商登记改革,实行了工商、地税、国税三家单位“三证合一”。
民主法制健全回应社会关切
建立了人大代表网络平台,各乡镇人大都设立代表小组活动室,扩大了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务会会议人数,增加了代表参加人大常委会活动,每次常委会和调研都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列席或参加。率先在陈营镇、梓埠镇、青云镇、汪家乡等建立了代表联络站,深入开展“一年三问”、专项工作评议、代表听案等监督形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坚持开展“百名代表听百案”活动,增强了法院审判工作的透明度,有效地促进了司法公正。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在村(居)委会建立健全事权听证制度,广泛征求和采纳民众的合理意见建议,扩大公民有序参与。规范村、社区组织工作职责,健全村(居)务公开、村(居)委会报告工作、村(居)民民主评议等制度。探索建立两代表一委员联系村和社区制度,充分发挥村小组、村民理事会、村“五老”作用,推进了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化。
文化体制创新创建万年品牌
打造全省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创办万年民心讲堂,打通基层宣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爱国爱*爱民、坚定信念、凝心聚力建设幸福万年的和谐氛围。自年4月开设民心讲堂至今,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余场次,受益群众达20余万人次,成为万年又一文化服务品牌。强化对“非遗”的保护力度,出台了《万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及传承人扶持计划》。实施万年县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挖掘、整理《万年丝弦》的文化内涵,新编《哭嫁歌》,经过精心排练并展演,得到了社会肯定和好评。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文化企业的培育,今年年初推荐万年贡集团、真牛食品有限公司等作为全市重点文化产业在上饶电视台聚焦宣传,着力打造国米万年贡和城南故事糖果等文化品牌,4月又组织真牛食品有限公司、大地走红伞业有限公司、夏清华珠宝有限公司等参加了首届上饶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凸显稻作文化元素,投资万元新建了占地约亩的世界稻作文化主题公园;投资万元建成4千多平米的多功能“天下第一陶”博物馆。
社会体制完善彰显公平正义
出台了《法治万年规划纲要》、《关于全面推进法治万年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法治万年“四个一”工程丰富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载体和途径,为新时期法治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受到中央、省、市高度肯定,去年3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进行了专题报道,目前又被省委定为即将在南昌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的专题视频汇报内容。大力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建立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联合接待调处机制,设立了涉法涉诉信访接待室、法律服务室、便民法庭,由*法各部门安排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共同接访,合理引导群众理性诉讼;同时,引入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选派了30名律师及基层法律工作者,到县信访局轮流参与涉法信访,义务为上访群众听诉求解难题。医院综合改革,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下发了《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成立改革工作领医院管理委员会(简称“医管会”)。已制定《万年县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万年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的建设加强筑牢组织保障
从机关和乡镇集中选派名干部到全县个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和“双助理”,形成了干部驻村“1+2”模式,并选派40名名誉书记和发展顾问,推动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按照“三标四统”(制标准、定标识、做标杆;标识统一、色调统一、制度统一、功能统一)要求,新建村部18个、重建29个、改造个。省委组织部对我县这一做法进行了专题调研,专门出台了《关于印发万年县实施村(社区)阵地建设提升工程经验做法的通知》,下发全省学习参考,全市基层*建工作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全面实施“民情微群连民心”工作法,在建立健全民情微群的基础上,重点建立落实民情微群“群众提、干部办、集体议、专人查、定期回”的工作机制。按照“*建+服务群众”的要求,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在全县全面推行民事代办机制,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功能最大化。积极落实“*内关怀”工作,探索实施了“三必问、五必访”制度,即缺会必问、上访必问、纠纷必问;喜事必访、丧事必访、重病必访、灾祸必访、节日必访,使*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按照“两学一做”要求,在全县推行每月“*员活动日”制度,注重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以支部为单位建立*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