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陆游在四川5陆游家世陆游曾祖父陆珪
TUhjnbcbe - 2024/10/20 16:22:00
西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baidianfenganli/m/12196.html

陆游在四川(4)|陆游家世④:严州任上为民办事,老百姓为陆轸修建祠堂

陆轸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陆琪,官至袁州万载县(县治在今江西万载县)知县;二儿子子陆珪,字廉叔,国子监博士,被追赠为太尉,即陆游的曾祖父。

曾祖父陆珪一生在基层打拼

陆珪一生基本上在基层打拼。最初因父荫而出任太庙斋郎,景佑年间,补为湖州武康县(县治在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县尉,后调任信州(州治在今江西上饶市信州区)司法参军。经人举荐,迁任杭州南新县(县治在浙江富阳市原南新乡,今并入万市镇)知县。任期满后,改任睦州录事参军。经考核,升任为大理寺丞,后又出任明州奉化县(县治在今浙江宁波市奉化区)、扬州天长县(县治在今安徽天长市)知县。最后,左降(贬官)为濠州(州治在今安徽凤阳县)酒税监。

陆轸在世时,曾到会稽县上亭乡上皋里犬亭山(吼山)游玩,觉得这里山水俱佳,很是喜欢。天圣四年(),陆轸在吼山的魏家山南边修建住宅,经常来这里住宿,徜徉于山水之间。庆历二年()十月,陆珪从鲁墟迁居到这里,“以承先志”,当地人称为陆家宅。

陆佃画像(资料图片)

陆游祖父陆佃勤奋好学

陆珪有4个儿子:陆佖、陆佃、陆傅、陆倚。陆佃即陆游的祖父,字农师,号陶山,在陆珪迁居到吼山那年出生。陆佃一生历经北宋5朝: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亲历了北宋政坛的风云变幻,宦海几度沉浮,却不改初心:刚直有守。

陆佃的母亲边氏是兵部员外郎赠开府仪同三司边调的女儿,父辈都是官员,一出生就被家族寄予了厚望,陆轸曾说:“是儿必荣吾家。”因此,陆佃的小名就叫“荣”。但是,陆家的家境注定陆佃要吃很多的苦。

陆珪官做得不大,而且仕途坎坷,父亲陆轸也没有留下家产,到陆佃年少时,家里穷得晚上连油灯都点不起。尽管如此,陆佃仍借着月光苦读。陆佃苦学,引得后世的清朝乾隆皇帝写诗称赞说:“梧月栉银云,展书汲古芬。乐此清宵景,非学陆佃勤。”

没有名师指点,陆佃的学业进展很慢,他决定外出寻找名师求学。陆佃穿着草鞋,背着铺盖就出发了。

陆佃从学王安石

治平三年(),陆佃来到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拜在著名文学家、时任江宁府知府王安石门下,学习经术。

一天,陆佃在王安石的桌子上看到一本《诗正义》,“揭处悉以漫坏穿穴”,这是因为经常翻阅所致。王安石一向以看书过目不忘著称,但他仍然如此频繁地翻阅此书,导致书都被翻烂了。王安石勤勉的学风、写诗的严谨,对陆佃后来做学问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学王安石,陆佃获益匪浅,也是他一生的重大转折,使得他在学术上专注于经学,并取得不菲的成就,《宋史·陆佃传》中说,陆佃“于礼数名家之说尤精”。陆佃后来回忆说:“后予见公(王安石),亦骤见称奖,语器言道,朝虚而往,暮实而归,觉平日就师十年,不如从公之一日也。”

熙宁三年(),王安石受任为参知政事,着手推行新政。这一年,陆佃赴京参加会试,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问他对新政的看法,陆佃很老实地回答说:“法非不善,但恐推行不能如本意。”

陆佃在会试中考了第一名,接下来参加殿试。本来殿试说好了是考赋,结果突然改为考策问,大家都惊呆了,不知所措,只有陆佃从容应试,分条对答。陆佃最终考中了进士甲等第三名(即探花),出任蔡州推官。

黄勇/文

请看“陆游在四川(6)”。

1
查看完整版本: 陆游在四川5陆游家世陆游曾祖父陆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