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物质生活足够发达的时代,还是有很多情侣在婚前因为彩礼的问题而分手。男女双方都在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男方那一方经常会质问:“你到底是爱钱还是爱我?”,女方那一方则表示,“彩礼要的不是钱,而是一个态度。”
因为彩礼的问题,情侣最后分道扬镳形成陌路倒还只是小伤害,因为最多只会牵涉两个家庭。但是,发生在年3月6日的这个案件却造成了42人死亡,27人受伤,造成此次伤亡事件的罪犯就是曾受过情伤,因为拿不出彩礼而加剧精神问题的李垂才。
一、李垂才生活背景
李垂才生于年,成长于一个被誉为“花炮之乡”的地方:江西省万载县。当地烟花炮竹的制作远近闻名,所以万载县的男女老少对于花炮制作都不陌生,甚至每个人都把花炮制作当做家里糊口的生意,李垂才也不例外。
李垂才少年时期并没有读很多书,在当地浓厚的花炮制作的氛围下,他渐渐地掌握了制作花炮的要领,经过了几年的实践,他渐渐地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烟花工。
一个人在事业上碌碌无为,在生活中平庸无奇,都不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但是李垂才选择用自己亲手学习的养家糊口的本领结束了四十多人的性命,并且自己也在那次爆炸案中离开人世。
爱情是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笔下非常重要的题材,被很多人讨论研究,有人回忆纪念它,有人憎恶远离它,众说纷纭,几千年来也没有讨论出个是非对错的标准。李垂才可以说是在爱情中的受害者,但是如果贫穷是罪的话,他又是个罪人。
二、坎坷的爱情经历
李垂才经历过两段感情,这两段感情给他带来的是一次比一次深的伤害。李垂才作为一个花炮的制作人员,平时并没有太多的人际交往,而且加上他本人比较内向的性格,他在成家方面并没有很多的机会,所以很晚才有了婚约。
年,他开始了他的第一段恋情,他认识了一位欧阳姓女子,两人相识相恋,甚至开始了婚前同居。并且在没结婚的情况下,女方为他生了一个孩子,由两人共同抚养。
故事讲到这里,估计都会想到他俩会奉子结婚,但是现实却是欧阳姓女子带着孩子嫁给了别人。原因无非是忍受不了贫穷的生活。
这第一段恋爱对于李垂才来说是重重一击,他最终一无所获,留给他的只有物是人非与人走茶凉,他陷入悲伤的情绪无法自拔。原本触手可及的幸福,却因为他出生在农村,没有太过富裕的物质生活而错过。
经过了一年时间的调整,李垂才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段恋爱,也是他最后一段。在年,通过相识的人介绍,他与邻村的一位女孩得以相识相处,最后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刻。
可是当时江西地区对于彩礼的攀比之分十分严重,李垂才拿不出来很多钱,不能满足女方提出来的彩礼要求,最后这段恋情也告吹了。
李垂才的家族有精神疾病史,他父亲也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遗传性李垂才也不能幸免于难,最后一次失败的恋爱的压倒李垂才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精神疾病逐渐爆发,他曾很多次疯癫地跑到邻村的女方家里叫叫嚷嚷,对女方的父母表达不满和愤怒。
李垂才的脾气变得异常暴躁狠厉,没有人敢去招惹他,他也是独来独往,性格变得孤僻异常,同村的人都看出了他的疯癫,觉得他的神经有点不太正常,当地的人渐渐地开始称他为“癫人”。
三、悲剧的发生
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朋友的安慰,李垂才变得越来越阴暗,他觉得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黑暗的无情的,所以他对这个世界也是同样的态度,他变得沉默寡言,但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是他在为报复社会做准备。
年,李垂才开始了他的计划,他作为一名烟花工人,制作和使用炸药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他准备了两麻袋的自制炸药,走进了当地的一所小学,他打算把这些炸药同在善良无辜的孩子身上。
李垂才走到了一间教室外打量,当时这间教室正在上语文课,语文老师邓成保看到了外面来回走动的陌生身影,他去教室外催促了几声让李垂才快点离开,由于当时在上课,语文老师邓成保不想耽误课程的进度,所以在催促了几声后,就没有再搭理李垂才。
没过多久,李垂才冲进了教室,把装有炸药的麻袋扔在了教室,并且点燃了火。邓成保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他急忙喊道:“会爆炸!快跑!”
他拉起了他身边的一个孩子,向班级门口冲去,可是已经为时已晚,火药爆炸了。方圆几里都可以听到这一声爆炸,教室被炸成一片废墟,教室中的学生也死的死伤的伤。
后来警方在调查这一起案件时,在李垂才家中发现了他的日记本,上面记载了:“我的战争马上要发生,我一百斤银粉硝舍身炸光烧死,最少要让他们死几十人。”
他的这场战争对于他来说胜利了,但是对于那些死伤严重的孩子的家庭呢,犹如经历了地狱般的遭遇,将会是一些家庭一辈子的创伤。
四、总结
造成这场惨案的导火索同样是现在许多社会惨案的症结所在。彩礼本身没有错,也不是陋习,随着时代的变化,彩礼的内涵也随之改变,彩礼嫁妆是双方父母给子女祝福的一种形式,作为传统美德流传下来,重在“彩”而非“礼”。
贫穷本身没有错,那些因为他贫穷而选择离开他的女子也没有犯罪,那些被剥夺了在这个多姿多彩世界生活的权利的孩子更没有错。那么李垂才本人呢?他出生在农村,他贫穷,他患有精神疾病,他被恋爱中的女子抛弃,都该把错误算到他的头上吗?
错在落后的观念、经济政策,但是这些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扶贫”、“义务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正在执行,并且取得一些成效,在惨烈的社会案件背后,我们应该痛定思痛,学会反思,学会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