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珊94年退休之后,除了集藏活动,就是应长江文化公司之邀编绘旅游地图。
公司负责人鲁家雄是个个体户,也是一个专业摄影师。荆州师专毕业,原荆州日报社记者,早年帮助过*仁珊编制《年世界体育邮票挂历》,后来“下海”编旅游地图,第一幅是《江陵县地图》(老江陵县,现荆州区)。*仁珊发现他的编制方法有些不专业,就建议他改进,后来竟受聘于鲁。先后主持编绘了《潜江市地图》、《天门市地图》、《长江三峡地图》。编制巨幅《荆州市城区地图》、20米长的《万里长江地图(长卷)》时,仁珊还动员了一批原中石化勘探研究所的退休工程师参与编制。
编绘《天门市地图》时,只有仁珊和一个中学毕业生杨鞭协助工作。他们带上图板、铅笔、直尺、量角器、记录本,还有罗盘和皮尺,每日早出晚归,冒炎阳酷暑,披风沐雨,走街串巷,测量街道分布图,标注地物,记录重点单位名称,足迹遍及市区和乡镇,忙碌了大半年。返回荆州后,再找绘图员重新清绘、植字,后交印刷厂制版印刷。
为编制《长江三峡图》、《万里长江地图(长卷)》和《荆州市城区地图》,仁珊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借用卫星影像图和航空摄影照片。为此他专程到北京走访了国家遥感中心,购买航拍照片和卫星摄影资料,回来后解释并转绘成通用地图。以1/50万和1/20万的现有地图为基础拼接,加上其他地物要素构成新的图幅。地物要素包括名胜古迹、矿产、水电站、飞机场、新建铁路公路、土特产品等。多幅不同比例尺地图的拼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仁珊绞尽脑汁,夜以继日地手脑并用,一是原图上各种地理要素要取舍,多种多样的地物要素资料要收集,他不断地翻阅消化并转绘或标志于图上,这是一项十分细致而严密的工作。
仁珊是总负责人,这支团队根据工作量而定,少则五、六人,多则十余人,分工合作,他制作了一些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还得负责去最后的质量检查。《长江三峡图》长1.82米,宽30公分,囊括了从宜昌至万州的景物,插有三峡大坝设计图像等广告。图名由三峡工程总公司负责人陆佑楣题写,印刷成图后一部分送给分送广告客户,一部分交旅游船销售。《万里长江地图(长卷)》,长约17米,宽约30公分,重二公斤,这是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题写的图名,由西安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并公开销售。
测绘、编制城市地图时,他们还有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就是派两个人沿街道两旁,到一些企事业单位去做宣传,每家收取一百至两三百元的广告费,并承诺把它们的名称标绘于地图。其中收费高的,还要美工把他们的楼房立体图画到图上去。这一招相当好使,所以每一幅城市地图都只需把印好的几百甚至上千张地图分送到客户手上,而不需再费大力气去做零售与推销。仁珊待人宽厚,不计名利,只求专业与精准。《荆州市城区地图》是一幅大挂图,长2.6米,宽1.4米,详细地标明荆州城区大小街道和主要企事业单位位置及名称,图下还有两排名胜古迹彩照。刚出来时,就大受欢迎,因为图面内容丰富,美观大器,很快被抢购一空。仁珊作为执行主编得到了两幅,却被朋友都讨了去。事隔十年之后,还断续有人向他求索那幅地图做收藏。
事后问起《万里长江地图(长卷)》为嘛封面主编不是他?他哈哈大笑:人家是出钱的老板呀?我是执行主编,只需存图于世。编图过程中,他比其他人员更辛苦,担子更重,却拿只同样的报酬——每月元。外出测绘天门市地图时,他考虑到助手很辛苦,每月都多给他30-50元,那位青年人不管日晒风吹日晒,也乐于与*仁珊共事。更有趣的是几年之后,仁珊还当了一次红娘,给这个助手介绍了一位对象,居然喜结良缘,男女双方的家长都向仁珊道谢。
说到长江,仁珊言语滔滔,心情激动。人常说长江滚滚向东流,其实多公里的长江原来是向西流的。仁珊很坚定地讲,在万年前,长江流经宜昌市西边的黄陵隆时转道向西,流入特提斯海,这个海就在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的位置。当年,地中海通过特提斯海连通南海。后来由于印度板块北漂向欧亚板块挤压俯冲,封闭了特提斯海并使其隆起成山。这样,金沙江和川江的水就在云南石鼓附近汇合后经红海注入南海。再后来,上述两大板块继续挤压俯冲,使滇西继续隆起,而日月风化与水流浸蚀作用,又让古长江与川江贯通,加上“石鼓袭夺”,又让金沙江出现度的大转弯,这才让长江水向东流去。
长江入海口,原来位于南京市龙潭镇和仪征市青口镇之间,后因泥沙堆积而形成三角洲,让长江又向东延伸了多公里。那怒江和澜沧江为何不向东流呢?仁珊的答复是:两大板块的持续挤压,不但使西藏、川西和滇西进一步升高,并使横断山脉的地层发生褶皱和断裂,形成南北走向的高山与峡谷,两江之水无法东流只能南去。他还说,川西滇西地震之所以频发,与近年在玉树、汶川、龙陵发生大地震,都是地壳运动惹的祸,无法避免,只能监测。他说长江流域有四川盆地、江南盆地和苏北盆地,它们在沉积巨厚地层的同时,也形成了极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及岩盐资源。仅江汉盆地的岩盐储量就超过了亿吨,50年前湖北人还在吃川盐和海盐,有点“守着粮仓讨米”的可笑。
三峡大坝修起后,中下流两岸人民安居乐业,再也没了水患之忧,要说下游长江断流倒有可能。可仁珊说,很多很多年前就有过:年某日和年1月13日,江苏泰山县境内的长江突然断流,前者因突然来水而淹死不少捞鱼捡物之人而堵塞,后者因水浅导致轮船停航。
过去的85年人生中,仁珊大约有一半的时光是在长江流域度过的。少年时读《三国演义》,他爱上了荆州。写诗时诵李白诗《早发白帝城》,他又向往三峡。退休后,他选择了在荆江福地养老。年,仁珊坐船过长江三峡时,曾赋诗一首:
夔门七里峡惊天,宝剑金盔共比妍。
树翠庄幽云彩淡,风高浪急笛生咽。
山遮石堵疑无路,水转湾廻别有天。
屈指回眸应赞美,华灯夜航喜空前。
后来,他又专程去了三峡人家景区,作诗三首,其中一首这样写:
放眼群山雾色浓,飞车蜿蜒画图中。
民居错落陈仙境,怪石嵯峨叠峻峰。
远望长江飘玉带,高瞻野树露丹红。
欢声过罢登船渡,且入餐厅了腹空。
年编图结束后,仁珊携爱妻到澳洲探亲旅游,之后就把精力放到收集与研究邮票、撰写邮文上去了。
*氏家族报——汇天下*氏,报家族文化!
*氏家族报